奋斗的青春最美丽
青春是明媚的春天,生机勃勃;青春是炎炎的夏日,激情澎湃;青春是丰收的秋天,硕果累累;青春是皑皑的冬日,孕育着希望。
一切美好的字眼形容青春都不为过。但是,时光流转,青春易逝。中国古语云: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!“日月莫等闲,青春不再来”。对于这仅有一次的宝贵青春,我们该如何把握呢?
习近平总书记说,“现在,青春是用来奋斗的;将来,青春是用来回忆的。”在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一书中,我们看到了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是如何得到蜕变、获得成长,走向成熟的过程。16岁的年纪,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,但是却被扣上“反动学生”的帽子,习近平没有退缩,而是要求响应“上山下乡”号召,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老区延安插队落户。1969年冬天,16岁的习近平来到了延安市延川县文家驿公社梁家河村,在这里度过了7年的青春时光。从城市到偏僻落后、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农村插队,习近平说他过了“五关”的历练,即跳蚤关、饮食关、生活关、劳动关和思想关。在严酷的环境中,习近平与村民同劳动挣工分,秉烛夜读学习知识,为村民讲故事明道理,为村子改善生活谋划布局,他以实际行动和真情实意获得了百姓的信任和爱护。担任村支书期间,大办沼气,使梁家河成为了陕西第一个实现沼气化村子。2004年接受延安电视台专访时,习近平说:“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,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。经过了陕北这一堂人生课,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,它教了我做什么。”
近平总书记用他亲身的经历阐释了奋斗的意义,为青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。
今年4月30日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广大青年发出“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”的号召。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。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,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。我们今天所取得的的伟大历史成就,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、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得来的。虽然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好了,但是奋斗的精神和传统一点也不能少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必然会有艰难险滩甚至惊涛骇浪,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。
“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广大青年生逢其时,也重任在肩。青年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民族复兴的大任联系起来,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,人民的大我之中,才能把牢人生的“方向盘”,在逐梦的路途上脚踏实地、行稳致远。2018年5月2日,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当代青年:“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、追逐青春理想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,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。”
自古英雄出少年
1、《共产党宣言》发表时,马克思是30岁,恩格斯是28岁。
2、列宁最初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。
3、王勃写下千古名篇《滕王阁序》时才20多岁。
4、中共一大召开时毛泽东是28岁。
5、周恩来参加中国共产党时是23岁。
6、邱少云牺牲时是26岁,雷锋牺牲时是22岁。
7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、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。
这样的青年英杰数不胜数。青年时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黄金时期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义不容辞,重任在肩。听,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,让我们紧握前辈们的接力棒,为幸福接续奋斗,伴随着新时代的华丽乐章,谱写出更加绚烂的青春之歌。

